Search

衛環委員會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勞工問政】為什麼那麼多畢業生,產業還是缺工?

勞動部認為,因為年輕人偏好低門檻的服務業,所以部分產業仍缺工。也因此,國內需要引進目前的60萬名的外勞做補充性勞力。

或許現今年輕人的就業確實有此趨勢,但年輕人不願意從事某些工作,究竟是因,還是果?

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有前瞻性、工作環境安全,不必承受過高的職業風險。當一些雇主提供的工作條件,與前述不符,且一心認為反正如此條件也雇得到外勞。則不但雇主沒有改善待遇的誘因,本國的年輕人也難有理由被工作條件吸引。

外勞與本勞的待遇,依法有何不同?首先,就業服務法第47條規定,當雇主要聘僱外勞,他必須要先以符勞動部要求的「合理勞動條件」去招募國內勞工。但當聘僱外勞時,就不必以「合理勞動條件」為標準。不僅如此,且雇用外勞後,還免提繳勞退6%、免發年終獎金。又因申請外勞是採配額制,所以該勞工原則上只能在這名雇主底下工作,即便工作環境惡劣,也很難換雇主、換工作。

當雇主可以以不同的待遇在國內聘僱勞工,則對國內勞動市場又產生什麼影響?勞動部委外執行的「低薪資對我國勞動市場的影響與政府因應對策」研究,發現外勞已成國內低薪的幫凶。

調查顯示,當產業僱用外勞占比愈高,便會壓抑同產業的本勞薪資水準。而當國內形成本外勞的兩套標準,帶動國內薪資水準跟著下降,則可能導致 : 勞動參與意願低落、國內人才外流、產業競爭力下降、勞工延長工時等後果。

勞動部有責任,更深入的探究各產業缺工的具體原因為何。去了解該產業市場,究竟是真的因為經濟活絡而缺工,還是只是業者缺廉價勞工。還是真的如勞動部所說,是學用落差所導致。

唯有真正了解,才能在保障勞工權益的前提下,治標又治本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【科學,不為任何人背書】 《今周刊專訪》毒理專家吳焜裕,寧冒失明風險,也要看清食安黑洞。 http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-content-80417-111207
View all posts